行程名稱:無米樂綁稻草人吃割稻仔飯1天
台北車站→環島之星→嘉義火車站→無米樂農村體驗→嘉義火車站→環島之星→台北車站

易遊網最後一個體驗行程只有一天,今天的活動地點都在臺南縣後壁鄉的菁寮村與墨林村,也是人稱「無米樂」的小村莊裡。一大早就從台北車站出發,再一次搭乘台鐵觀光列車。自成高鐵通車後,已經好久一陣子沒在西部搭乘台鐵,速度很慢,搭乘的時間很長,還好,易遊網安排的觀光列車頭等艙座位寬敞又舒適,如果不像我一人獨自前往,團體或家庭遊客一起搭乘出遊,一路上應該不會感到無聊,又能欣賞火車經過的沿途風光,感覺還不錯!

觀光列車從台北出發,大約經過3個半小時,抵達嘉義火車站,「無米樂」所在地後壁鄉「菁寮」雖然在臺南縣,但是和嘉義縣僅隔著一條八掌溪,所以要來「無米樂」通常會搭到嘉義台鐵車站或高鐵車站,行程距離上要比搭到台南車站或台南高鐵站近許多。



「無米樂」因電影而聞名,「無米樂」名稱的由來,取自農人耕作的心態,一季又過一季,靜靜等待收成的到來,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就是「無米樂」的精神!

抵達嘉義火車站後,易遊網安排的司機專車將我載往後壁鄉菁寮社區,今天的行程導覽是菁寮老街上從事文史工作的黃永全老師,黃老師旅居台北縣鶯歌多年,不僅熟悉陶藝、藍染製作,近幾年回到故鄉後,更積極參與當地社區營造工作,算是一位愛鄉愛土的菁寮人。

黃老師的老家是菁寮老街上的自轉車行,一旁的房子現在除了當作文史工作室外,還在屋前擺設「台客袋」販賣,琳瑯滿目,相當有看頭!





黃老師的文史工作室對面便是全德興藥舖~阮家古厝,這家藥舖推估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約有二百五十年歷史。西元1910年由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拆移遷建至後壁鄉菁寮,原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傳了三代,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現址,後來許家亦式微,轉賣予阮家,當時以市值三甲良田金額購得。全德興建築物屬於街屋形式,古宅為閣樓建築,整體構造由完全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所組成,牆壁精美的雕飾、彩繪層次明朗,是臺南縣少有的古建築。原本仍有營業的全德興藥舖,大約在10年前才停止開業,這間古厝的後院目前還住著阮家的後代子孫唷!











利用空檔時間走訪全德興藥舖之後,黃永全老師帶著我們幾位遊客來到當地的菁寮派出所,借了下圖這台古董腳踏車。這台車就陪伴我今天整個行程,也讓我重溫小時候騎阿公腳踏車的回憶!當天騎上這台日據時代的腳踏車後發現,雖然它看來笨重,騎起來卻是特別輕快,腳輕輕一踩便有飛奔而出的感覺,真是太好騎、好酷了!感覺自己就像在拍50年代的電影一般!



騎著這台古董腳踏車,在黃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義昌碾米廠」。這間碾米廠興建於日治時代,原屋主於民國37年將碾米廠轉賣給梁新義先生,目前由第二代梁乃文先生接手,至今已有八十餘年歷史。每當稻米豐收季節,碾米廠常日以繼夜不停地運轉,每天碾米量高達五、六千台斤,常一早開門營業,門口早已排滿好幾台載運稻穗的牛車,等待著碾米,盛況空前。如今,碾米機器設備早已走向精密機械化,傳統碾米設備逐漸走向沒落,義昌碾米廠已成半歇業狀態。由於這種機器碾出來的米保留比較多的營養成分,所以偶爾仍會接受委託碾米,並開放學校、機關團體、民眾參觀、預約碾米體驗。













義昌碾米廠種體建築和機器設備仍完整保存完好,如今機器仍能正常運作,尤其是檜木製作的碾米機以及仍能正常運作的機器,更是全台少數碩果僅存之一。雖如此,因機器零件難尋,加上除了主人本身外,具備這部碾米機維修技術者,幾乎已經絕跡,未來隨著主人年紀漸大,後繼無人,恐怕這台足以正常運作的機器也將走入黃昏,被當古董展示!





義昌碾米廠女主人會製作味道相當美妙的碳烤冰鎮雞腿,有真空包裝,許多外地來的遊客或是遠居外地的遊子回鄉時,都會指明購買幾隻帶回居住地,它的味道真是香又好吃,每支60元,來此參觀的遊客,可以購買品嚐。





參觀過義昌碾米廠,時間已接近中午,我們即將前往菁桐國小對面的親水公園,品嚐文林伯為我們準備的割稻仔飯。



文林伯也是當初無米樂電影主角之一,從一頭牛,胼手胝足,打拼到後來買了6甲稻田。文林伯的夫人家族從事餐飲生意,所以這道割稻仔飯請文林伯來準備,可謂萬無一失。

為配合農村再造的特色,文林伯很配合地將牛車開出來,而中午用餐的割稻仔飯與菜就是由他的牛車運送親水公園。







割稻仔飯是菁寮社區媽媽的拿手菜,早年每當農村稻子收割季節,亟需許多人力來幫忙採割,於是請來親朋好友以「換工」或是「伴工」方式來協助收割。當時農民經濟力差,40-50年代耕一塊田,必須繳田租、水租、地租,軍(公)糧、購買農藥、肥料,但卻又收成率不高,所以無能力付薪水僱請供人,於是找親朋好友,互相交換或陪伴協助工作的工人。當天收割完工後,便以此當作豐盛的感恩完工餐。

割稻仔飯的特色是先敬拜「天公」和「土地公伯」,祈求風調雨順、歡慶豐收後,再宴請「換工」與「伴工」的親朋好友們。來無米樂農村坐牛車,吃割稻仔飯,將牛車當飯桌,這樣的模式,文林伯與牛做了最成功的推手!



吃過割稻仔飯後,我們又在親水公園的涼亭彩繪斗笠,瞧!下面這頂斗笠就是我的作品唷!



接著黃老師又教大家藍染的技巧,用冰棒棍、橡皮筋、夾子…等道具夾出藍染的圖案,夾好的手巾,黃老師幫大家帶回工作室放入染料桶中攪拌,接著再請大家用手搓揉,經過幾次後,再將之前夾的痕跡解開,便完成美麗的藍染作品囉!











藍染完成後,黃老師又帶領我們參觀很特別的天主堂。這座天主堂完工於1960年,由1986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建築獎得主─德國名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三角錐體的金字塔造型和金屬鋁板建材,矗立在一片綠油油稻田中,與傳統樸素的街屋和三合院民宅,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來相當搶眼,成為當第一個明顯的地標。





介紹過這座金字搭天主教堂後,我們就轉往附近的菁寮國小。菁寮國小是創立於西元1911年,迄今雖經過多次改制和改建,校園仍保留古樸風貌,民國40年與45年建造日式禮堂、舊辦公廳,至今仍保持完好,特別是校區後面操場東、西、南三側近五百棵桃花心木林綠意盎然,每年三月至春假前,樹上的葉子迅速落光,枝葉成微禿狀,又在極短的時間內冒出新綠,轉眼間滿林翠綠、青綠、深綠,教人宛如觀看一場大地魔術秀。







校園內的這座日據時代升旗台,獨缺鐵製旗桿,是因當時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缺鐵嚴重,日軍取下熔鐵製成砲彈武器,如今升旗台成為揭露當年歷史的最佳佐證。





校園內還有一座穀倉,很有親子教育意義,仔細瞧瞧,穀倉是沒有門的唷!這樣稻穀才不會被老鼠侵入。



參觀完菁寮國小,黃老師又教我們怎麼製作稻草人囉!



製作稻草人的技巧,最主要在這兩根竹子,只要將他綁成類似十字(橫桿要拉高一點)的支架,接下來要製作稻草人便相對簡單囉!



將竹桿綁上一層厚實的稻草,再將稻草穿上衣服,一具稻草人便完成囉!







綁完稻草人,我們到學校旁的稻田走走,看看這處嘉南平原的大穀倉,感受無米樂的精神,整個人都輕鬆舒暢起來!一旁剛好捕捉到農村歐巴桑穿著傳統農事的服裝,看來很特別,這在都市裡是很難瞧見的畫面!







離開這片稻田,我們又回到菁寮老街上的和興冰果部,這是黃漢津先生經營70多年的老冰店,在菁寮居民口裡,永遠是最甜蜜、最道地的冰品。這裡是老一代居民約會、鄉親的地方,店裡賣的香蕉冰相當有名,加上正好在無米樂崑濱伯家正對面,假日生意興隆,成為來菁寮必訪的冰店。







和興冰果部對面正是無米樂崑濱伯的家,當天崑濱伯有事外出,我們見到崑濱伯的夫人,易遊網幫我們每人購買一包2公斤裝的冠軍米,當伴手禮真是蠻開心的!





崑濱伯家旁,還有一家兩美理髮店,經營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年,店內有一座老式皮製、褪去風華的古董理髮椅,相當少見。許老先生還會一手製作鵝毛耳扒子的絕活,純手工製作,風靡全台灣,連日本人都愛不釋手,這種人稱「消息仔」的鵝毛耳扒子一支只賣60元,據說可以用上幾十年唷,呵呵,我也買了一支唷!另外,許老先生說,大一點的鵝毛桿可以拿來擦拭相機鏡頭,一支只要50元,所以我一樣買了一支!







趁著離搭火車回台北還有一點時間,黃老師又帶著我們走訪了此地的菁寮老街。菁寮曾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俗稱「北勢街」的古老街屋便是當年最熱鬧的嫁妝品商店街。當年這裡密佈著「酒家」、「菜店」、「販仔間」、「漢藥舖」、「傢俱店」、「美容院」、「自轉車店」、「棉被店」、「撞球店」、「銀樓」、「木桶店」、「喜餅店」、「服飾店」、「西服店」等,如今這些老店都已凋零,但仍隱約可見當年的繁華。

近年來,政府開始重視這裡的文化資產,投入經費對這些老屋做一整建,加上地方人士積極從事社區再造工作,使得菁寮當地的文化資源更加活絡,遊客也開始湧入。



















下圖的荷蘭井據說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曾是當地居民日常飲用水、洗滌的所在地,傳說端午節當日取午時水,水質歷久不壞且無異味,用午時水洗臉、沐浴,不僅可以強身,更能去除霉運,用來泡茶更是味美甘甜!




(本文2010.5.11刊登雅虎首頁精選連結)


延伸閱讀:
1.
9/1起每天投我一票,「玩學台灣PK賽」
2.【應徵】選我!選我!「月薪10萬  玩學台灣」
3.【易遊網台灣玩學堂01】台東‧都蘭&達魯瑪克部落2天1夜
4.【易遊網玩學台灣02】一箭雙雕~木雕原鄉&火炎山練磚雕1天
5.【易遊網玩學台灣03】屏東牡丹‧水上草原&哭泣湖1天
6.【易遊網玩學台灣04】宜蘭‧鐵牛力阿卡遊內城採蔥趣2天


讓更多人看到,有登入會員的朋友請按下方推薦欄下的「推」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