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人,除了曾在迎神廟會裡看過敲銅鑼之外,很少人親自接觸、製作過銅鑼,更遑論年輕一輩的孩子!在宜蘭與礁溪交界的宜蘭市區,有一間專門製作銅鑼的老店─「林午鐵工廠」,鐵工廠的故主人林午老師父打造銅鑼整整一甲子,曾在1984年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雖然林老師父已經過逝十多年,但在其去世前即已接承父業的「林烈旗」經營下,使得林午大鑼的名氣仍如銅鑼喧天般響徹全台。



林烈旗從十四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銅鑼製造,累積40餘年的經驗,成為國內少數製作銅鑼的高手,在接掌父親的銅鑼製作後,曾為「銅鑼」締造過好幾項領先紀錄,如一般的銅鑼直徑都在二尺左右,林烈旗製作的銅鑼直徑可接近八尺。2008年為西螺朝興宮打造的銅鑼直徑為七尺九寸,這個尺寸可是全國之最。



林烈旗為了紀念父親,所以仍使用父親所遺留下來的招牌「林午鐵工廠」,到鐵工廠玩銅鑼是件快樂的事,十六音階的銅鑼高掛成四排,遊客可以敲出自己喜愛的音樂。





                       





鑼是我國使用最為廣泛的打擊樂器之一,鑼體都為銅製,成為圓形弧面,形狀像一個圓盤,中央部分較周遭稍高,不同品種的鑼根據規格不同所發出音色的響聲也有不同。大鑼渾厚深沈,餘音延伸時間長;小鑼則清脆響亮。銅鑼的名稱因地域、國家及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但形狀只有二至三種。最初流行於中亞與東南亞一帶,於西元六世紀前期傳入中國,當時稱「沙鑼」,隨著戲曲藝術發展,經過長期流傳與改進,使鑼成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樂器,後來發展成為各類民族樂隊不可或缺的的打擊樂器。

製作一座銅鑼,必須經過裁切銅片、敲打鑼臍、敲打鑼面、敲打鑼邊、焊接組合、調音等六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有獨特的技巧。每個林午鐵工廠所製作的鑼,音色都努力做到長、遠、穩、沈的境界,原料及技術更是關鍵。青銅原料多少含有雜質,只有把雜質降到越低越好,最好銅的的成分要達到80%左右。鑼面的好壞繫於製作過程「敲打」的功夫,林烈旗將裁減後的鑼面銅片,置於一座中間挖有凹洞的木檯上進行敲打,打擊出凸圓形的鑼臍,再以鐵鎚於周邊鑼面上,不斷敲打出無數的小平圓。手持12磅的鐵鎚,林烈旗每天都要敲打四千至五千下,才能把銅片打成內包的斜度,成為完美的共鳴與悠長的聲音。此外,調音也是製作好銅鑼的秘訣,林烈旗在敲打銅鑼的過程中,即能分辨鑼面何處的音準不準確,問他如何把音調得準確,他會笑著說,「這很難講明白啦!」,靠的是經驗的累積!更感人的是,為了傳承這項銅鑼製作技術,林烈旗讀醫學院畢業的兒子毅然決然要放棄醫生工作,準備接手父親林烈旗製作銅鑼手藝,目前還在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研讀相關課程。

                       





來到這裡除了欣賞工廠內大大小小的銅鑼與製作過程,以及敲出銅鑼16音階外,林烈旗為了傳承鐵工與銅鑼製作文化精神,開發了小銅鑼製作DIY活動,讓大、小朋友都可以來體驗銅鑼製作的簡單過程。









                     



                     

★林午鐵工廠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3段310號
電話:03-9322927 03-9322927
營業時間:每週一至週日AM 10:00~PM17:00
如遇週末假日,請預先電洽預約)

 

延伸閱讀:宜蘭旅遊、美食文章懶人包請按這裡

 

敬請按圖後再按「讚」,加入我的粉絲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re 的頭像
    Clare

    Clare的生活品味(台灣旅遊)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