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08.11.12獲中時部落格推薦為嚴選好文)
很少人知道石棹的行政區屬於竹崎鄉中和村,但這並不能改變石棹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它是走訪阿里山區必經的門戶,從這裡可以通往奮起湖、達邦、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是阿里山公路上的交通中繼站。
石棹地名分歧,早期便被稱為「石棹」,但是從地圖上搜尋這個地名,也有稱為「石桌」或「石卓」,用閩南語來發音,其實都是同音的!
石棹地名源自於早年傳說地方有一塊奇石,外型四四方方狀如方棹,上面烙印一個明顯的腳印記,鄉民以為是古代仙人到此留下來的遺跡;每當颱風及地震發生來臨前,據說這塊方棹還會發出巨響警告居民。
阿里山公路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方向,過了石棹街區約200公尺,左側一條產業道路斜坡直上,這條路便是通往頂石棹的道路。頂石棹便位於石棹街區的上方,海拔平均約1500公尺,從產業道路兩旁,隨著日夜天氣變化,時而可見雲霧悠游、飄渺於滿山茶園之中,遠方的山巒間更常出現雲海奇景。
山裡採茶的小姑娘不多,現在留在山上採茶的幾乎都是年過半百的歐巴桑,有的已經高齡70歲了,仍辛勤地擔當採茶工作,在頂石棹以及台灣其他產茶區,幾乎都靠這群努力不倦的媽媽、阿嬤們維繫著採茶工作,才能持續生產出舉世聞名的茶葉!
台灣茶葉分為春茶與冬茶,茶葉採收季節,一大早便可以見到採茶女工在茶園賣力採收的景象。採茶女工兩根中指分別戴著小刀片,以增加採茶的速度,茶園主人說,採茶工資通常是以當日所採的茶菁數量來計算,論斤計算的結果,大家便會使命的採收,每位採茶媽媽每天幾乎都可以賺進2000元以上的工資,算是農村婦女一項不錯的收入。
格友peggy告訴我,採茶女工都很辛苦,雖然收入頗豐, 但他們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淚。她們的採茶收入有可能要養活全家人,還得支付栽培兒女的學費。在她的鄰居中,便有一位媽媽,先生早逝,採茶期間,她每天都要清晨3點鐘起床,天還沒亮便要搭專車上山採茶,辛苦拉拔兩個孩子長大!
頂石棹不僅擁有美麗的茶園景致,更因靠近奮起湖一側而保留了大片林地,在地方多年推動保育工作維護下,野生動物相當豐富,遊客來此,時常會在附近的山林間看到山羌、白鼻心、藍腹鷴等蹤跡;而自然保育區裡,分別呈現柳杉林、轎篙竹與孟宗竹林、天然林區等三種林相;保育區內規劃許多森林浴步道,與大凍山、奮起湖連成一片,步道從兩小時到四小時行程不等,其間還有不少特別的地質景觀、巨墓碑、石獅像,是相當棒的森林浴場。
從頂石棹的小徑可以通往頂湖自然生態區,由於受到刻意保護,因此有著極佳的動植物生態景觀,值得您來探訪!走入通往大凍山附近的小徑,甚至頂石棹各個民宿、茶園制高點,都有絕佳觀賞日出的位置,這裡四處幾乎都是渾然天成、舉目可視美麗景觀的的觀景點,令人激賞不已!
頂石棹的居民大都是栽種茶葉的茶農,對外來的遊客相當熱情,這幾年在嘉義縣政府及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努力下,已逐漸發展成嘉義縣最具特色的民宿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投宿,當中不乏來自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外國觀光客。
基於此,觀光局在頂石棹也設有旅遊服務站,提供頂石棹當地旅遊諮詢與資訊服務,而每當附近的民宿住宿人數達到一定數目時,當天晚上便會在遊客服務站舉辦原住民舞蹈、竹竿舞等表演,提供住宿遊客另一項休閒行程。
當天傍晚來此,頂石棹旅遊服務站、民宿業者,還特別為我們邀請隙頂及當地茶農、茶藝老師表演「四序茶會」的活動。「四序茶會」是一項新鮮的體驗,它是依據中國五行哲學結合「點香、掛畫、插花、品茗」四項傳統生活藝術而設計的茶會。茶席佈置以四方形為慣例,依循五行哲學,「東西南北」四個角分置四位司茶,依序為「春夏秋冬」四序;茶桌鋪以「青赤白黑」四色桌巾及同色茶器,朝向四方;茶桌上分別放置四款象徵四季的茶花,茶席上邀請二十位茶友坐於茶席間一同品茗;司茶及茶友共計二十四位,代表二十四節氣。茶席正中央置花香案一部,花香案鋪設黃色桌巾、黃色花器及香爐二個,花器上插以主花涵攝天地,旨義為:四序遷流,五行變易。
一旁司儀說明著「四序茶會」的由來典故,讓我對阿里山上茶鄉的豐富人文更充滿新奇感!我品盡了「春夏秋冬」四序的茶水,每一杯茶種都不相同,香氣四溢,令人深深陶醉,我想不只是我,有更多人更想親自來體驗一番!
來頂石棹,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山林、茶園、雲海、動植物生態等景觀,感受到當地居民濃濃的人情味,如果事先能夠與當地旅遊服務站聯繫,透過安排,還能體驗充滿文化氣息的「四序茶會」表演,真是一趟值得您拜訪的旅遊行程!
(本文2008.11.12獲中時部落格推薦為嚴選好文)
(本文2010.10.8刊登雅虎首頁「吃喝玩樂」精選連結)
讓更多人看到,有登入會員的朋友請按下方推薦欄下的「推」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