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97.7.11獲中時部落格推薦為嚴選好文)


別以為鳳山只是個商業鼎盛的城市,毫無文化可言!今年11月,鳳山建城將邁入220週年,與台灣其他城市相比,這算得上是資深城市,而想當然爾,在資深城市裡應該蘊藏著許許多多歷史古蹟!

位於鳳山中山路上的「龍山寺」興建於康熙年間,目前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相傳當時有一位福建先民來台,隨身攜帶觀音菩薩香火,行經位於該寺舊址石榴園古井汲水止渴時,將香火掛於井旁的石榴樹上卻忘了帶走,之後香火竟每晚發出亮光,時人認為菩薩顯靈,乃迎奉該位福建先民家鄉的龍山寺香火,並取石榴樹一截雕成觀音佛像,視為開基觀世音佛像,建寺奉祀,仍沿用祖廟龍山寺之名稱。

其間經歷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等多次修葺記錄。民國二十二年添建兩側廂房、民國四十七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民國七十六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

寺內有三川壽面木雕窗,以蝙蝠和團鶴為題材,兩旁暗藏一付對聯「東門保泰,靈通鳳彈」、「南海流方,德普海疆」等,其他如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臺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門牆彩繪等皆為龍山寺特色,與國家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二級古蹟臺北市艋舺龍山寺齊名,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鳳山市區內保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稱之為新城。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與民國九十年七月十三日潭美颱風帶來豪雨侵襲前的東福橋,為全臺清代建築中,少數仍具有實用功能的古蹟。

龍山寺斜對面,靠近鳳山溪岸巷子裡,才一走進巷內,便可以瞧見兩座橋墩立在巷旁,這兩座橋墩便是當年東福橋的遺跡。民國九十年七月潭美颱風帶來豪雨,沖毀東福橋二座橋墩與橋面,民國九十三年縣府於原址重建東福橋,並將這兩座橋墩吊起,立於鳳山橋邊廣場供後人憑弔。舊東福橋興建於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為一座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橫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橋墩為長六角型船首造型,兩端都呈船首型。東福橋與東便門相貫通,貫穿鳳山溪兩岸,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通道,也是縣城往屏東(昔稱阿猴城)的門戶。











東便門是清朝時代鳳山縣城興建六座城門中,碩果僅存的古城門,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內門額「東便門」仍嵌於拱門上,為道光19年(西元1839年)落款,屬花崗石材,外門額「東便門」為大理石材,其實乃台灣光復後高雄縣政府整修該城門時所增添之物,較無歷史意義。





如今,東福橋與東便門仍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也是全省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古蹟,走在其間,仍可見橋兩端的居民騎著摩托車呼嘯於東便門門洞,這樣的景象,在台灣少見,若您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鳳山市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您到親自造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re 的頭像
    Clare

    Clare的生活品味(台灣旅遊)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