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陪伴下,有機會來到中央氣象局位於台南的南區氣象中心,一睹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的風采。
不是住在台南的朋友,應該很難見證這一座歷史悠久,對台灣氣象預報貢獻卓著的老伯伯吧?我便是第一次來此,也首次知道有這樣一座百年古蹟。
講起「原台南測候所」,免不了要談談它的歷史………………
「原台南測候所」建於昔日台南市的鷲嶺台地上,這裡原係台南市區地勢最高的小山丘,名鄭時期作為官方祭天場所,北坡並建有主祀玄天上帝的北極殿(明永曆25年,西元1671年)。清咸豐4年(西元1854年)地方仕紳奏准於鷲嶺創建主祀玉皇大帝的天壇。日治時期由於此地區正好符合設置氣候觀測設施的條件,因此,不論是明治29年(西元1896年)的「假測候所」(臨時測候所,今天壇廟埕北側),或後來的正式「測候所」(今公園路現址),均選定鷲嶺為籌建位置。
由於「台南測候所」座落於居高臨下的鷲嶺台地,落成之時,其高度超過12公尺的白色中央風力塔,成為市區內最醒目的地標,又因建築造型獨特,後來民眾遂以相當傳神的「胡椒管」來暱稱測候所。
日據時期,最初在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等地設置5座測候所,其中興建年代最早的台北(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台南(明治31年、西元1898年)和澎湖(明治31年、西元1898年)3座測候所皆為特殊的「同心圓」配置形式,中央有一圓柱型風力高塔,四周包圍18邊形的室內空間。目前碩果僅存,仍保留下來的「台南測候所」,不僅見證百年以來台灣氣象史之發展,更為日治出奇少數完整留存的公共建築案例,民國92年獲內政部選定為國定古蹟。
目前的「原台南測候所」,也開放給團體民眾、學生戶外教學參觀之用(需先預約),到此的朋友除了可以品味古蹟的優美建築外,內部還陳列各式氣候、地震觀測儀器和歷史文獻等,很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特殊的同心圓建築,四周包圍18邊形的室內空間,展露和現代建築迴異的美感。
古蹟與一旁的南區氣象中心現代建築迴異。
呈現同一時期的建築特色,除了外牆顏色外,建材是不是和濟南教會很像?
外型搭配取景角度,往往可以發現它的美。
被選定為國定古蹟。
正面外觀模型
背面外觀模型。
保存得相當棒!
內部歷史儀器展示。
內部文物展示。
氣象中心正對面的這座教會,入鏡的景色相當棒。
這就是文字敘述裡的天壇(台南天公廟)。
附上交通地圖,台南市中西區公園路21號,就在圓環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