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水頭村聚落的金水國小校門外,原以為這是一所還在辦學中的小學,後來經過導遊解說,才知道這所學校因人口外移嚴重,早在民國75年便已廢校。當地學生必須至古城國小就讀,而金水國小遺址旁的新教室則仍收納古城國小幼稚園分班的幾位小朋友。更鮮的是,這所學校不見校門,也看不到操場的遺址,感覺很新鮮!很難想像這曾經是一所公立小學。

踏入校內,校舍內部狀況整得得相當乾淨,原來民國88年金門國家公園曾大肆整修過,並作為銘傳大學金門分部使用,如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收回管理,老學校部分教室則改為以僑鄉為主題的展示館。

金水國小是當年旅居印尼的金門僑民興學建校的典範,金門人到了南洋賺了不少錢,但是到南洋的那批金門人卻大都不識字,不僅在生活上不便利,在商場上也吃了不少悶虧,為了彌補不識字的缺憾,這些金門僑商總是不吝於對自己故鄉的教育事業投注金錢上的貢獻。就因如此,印尼僑商商會在民國16年委由僑商黃獻亮回到水頭村主持建校事宜,經過五年的規劃、起造,終於在民國21年興建完成,並將學校命名為「金水小學」。

二次大戰時,日本佔領過金門,這所學校曾經停辦過。台灣光復後,金水小學在民國39年從私立小學改為公立小學,學校整體面貌並沒多大改變,感覺還是樣一所私塾。



金水國小的建築格局呈回字型,左右兩側為教室,後落為教師宿舍,中間則為禮堂;牆面結構為磚石,四周磚柱則為稀有的圓柱型。由於當年建校事宜的主持人是旅居印尼的僑商,印尼屬於回教國家,因此金水國小的建築外觀也充滿了阿拉伯味道;例如:正門與側門的亭廊、山牆泥塑裝飾採南洋風格形式展現,正面山牆裝飾有精美雕刻與花草、天使等圖案,增添色彩與民俗文化之美。



























正門左側教室現闢為僑鄉文化故事展示,有塑像、古物、詩詞等展示,遊客可以從中一窺旅居南洋的金門僑商當年奮鬥打拼的過往,以及與原鄉間的歷史淵源、情感的展現與刻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