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石碇、經過石碇好幾回,除了當成中途用餐點順道一逛外,極少在老街附近走逛,甚至不知曉老街指得是哪條路?所以在我鏡頭下的石碇,幾乎少見!

來到石碇老街要看什麼?吃什麼呢?從未細細品味過這個小鎮的遊客,腦袋裡一定是一堆的疑問,沒錯!因為隔鄰的深坑老街總是蓋過石碇老街的光環,讓石碇在人們的印象裡,顯的模糊不清!

石碇鄉公所每年的預算少的可憐,來石碇鄉觀光的人潮大多是路過客源,北二高石碇交流道帶來了交通的便利,認識石碇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印象中的特色卻仍是霧裡看花,迷濛還是迷濛!

clare的報導總喜歡加入人文的關懷,希望透過報導文學式的介紹,引領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品味、關懷台灣之美,這塊我們生長的土地!

石碇老街乍看下規模不大,事實上也不大,受限於地形影響,景美溪上游、烏塗溪流貫街區,老街被溪流地形與道路分隔成兩部分,以萬壽橋、北47道路為分界,以北為石碇西街,以南則為石碇東街。

西街為石碇開發最早的一條街,現今房舍幾已改建,不見當年復古景象。早期石碇居民種植大量青布衫所用的染布原料─大菁,並挑至現今的西街上販賣,由於當時需求量大,使得石碇街上紛紛出現眾多染坊,各家門前羅列一排排染布大桶,呈現壯觀景象 ,而染布業的發達也帶動當時西街市況的繁榮,惟現今能見到當時大菁遺址,僅餘集順廟後院存放在石桌旁改做石椅的輾石,這些輾石乃當年染布所需的工具,值得憑弔。

染布業沒落之後,石碇西街的繁榮藉由茶葉交易得以延續,當時石碇茶市位於集順廟前的廣場,各地茶商湧來採購,廣場經常擠得水泄不通,後來由於煤礦的興起,茶葉交易盛況也趨沒落,石碇發展重心轉移東街。現在石碇西街仍遺留下集順廟、石頭屋、老樹與舊有的街道形式。

石碇東街因有一段緊鄰106乙線縣道,開車行經於此的遊客,即使是路過,也可能瞥見東街一部份景致,這裡特殊的「吊腳樓」建築形式,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坪林、深坑、平溪一帶都有類似的建築景觀,堪稱大文山地區的建築特色。從石碇東街往內行,受地形影響所致,形成特殊的內街景觀,像似傳統市場的長廊一樣,稱為「不見天」。石碇位處水源保護區,東街旁的景美溪上游景色奇佳,河床上經常可見巨大的石頭,蔚為奇觀。近幾年縣府、鄉公所為老街的再造投入極大心力,不僅增建了溪邊木棧道,闢建小型廣場、咖啡座,更為保護溪中的魚類投注心血,如今溪中的魚類復育相當成功,站在溪旁的木棧道或是橋上,輕易可見陽光照射下水中翻著白肚的魚類,活潑地在水中悠游,這個畫面,您絕不能錯過!

東街轉角處的「福寶飲食店」是當地老店,來石碇的遊客若想飽餐一頓,這家店常被列為首選,招牌菜土雞、炸豆腐吃來味美,絕不能錯過。一旁的「王氏豆腐店」,已傳承五代,取用石碇優良水質,傳統手工製作,除黃豆外不含任何添加物,因此,豆腐外觀看來略黃,久放後會漸次縮小,味道帶點焦味,這種口味實屬豆腐極品,來到石碇絕不能錯過!當然,假日來此,「王氏豆腐店」除了提供豆腐販賣外,也兼賣品質精純的豆花、豆漿,大家不妨買來試試!


「吊腳樓」建築形式,是石碇建築的一大特色!



木棧道與老街、景美溪上游緊鄰,來此停留、走逛,別有一番風味!



溪中的巨石因年代久遠受河流沖刷的痕跡清晰可見。



石碇東街王氏豆腐店,不僅賣豆腐,假日來此還可以買到豆花、豆漿。



「福寶飲食店」的紅燒豆腐。



「福寶飲食店」的溪蝦。



「福寶飲食店」的A菜。



「福寶飲食店」的三層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