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中壢、平鎮、八德交界的龍岡地區,是當地人所謂的金三角,但是台灣大多數人不曉得有這麼一個地方!這裡聚集著一群來自緬、泰、寮金三角的官兵及眷屬,他們不僅把忠貞愛國的情操帶回台灣,還把異域文化及異域美食帶回台灣,且與客家、閩南、外省眷村等多個族裔融合之下,形塑出多元色彩的跨族裔飲食文化「桃園魅力金三角」,這裡值得大家來瞭解真實的傳承故事,體驗特別的異域文化,品嚐多元的跨族裔美食。

異域過往主要敘述民國38年大陸淪陷後至81年間,一群國軍官兵轉進滇緬邊區後,在滇緬邊區及泰國北部為國犧牲奉獻的血淚史,這段故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民國38年至43年間:民國38年雲南省主席盧漢投共,原駐守雲南的國軍第8軍及第26軍經過與中共激戰後,1600餘名官兵在李國輝團長及譚忠副團長率領下轉進滇緬邊區,並組成「復興部隊」,當時蔣介石派李彌將軍前往滇緬邊區重組所有武裝部隊,並成立「雲南反共救國軍」總部,李彌將軍曾親率反攻大陸,光復雲南省四個縣,喚起西南人民群起抗暴,後來在國際壓力下,民國42至43年間,政府第一次自滇緬邊區撤軍,撤回官兵及眷屬約7000人。第二階段是在民國43年至50年間,在第一次撤軍後,有部分未撤台的官兵繼續留在滇緬邊區,後來又壯大起來,蔣介石再派柳元麟將軍前往重組,並成立「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部,民國46年至50年間兵力及士氣最為壯盛,加上蔣經國親臨視導慰問,官兵士氣達到顛峰。民國47年台海八二三砲戰前,為牽制中共兵力,「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實施「安西計畫」,由西南再次反共大陸。民國49年至50年初,中共及緬甸在其所謂和平共存、軍事合作下,向志願軍實施陸、空攻擊,我政府又在國際壓力下,以「國雷演習」為代號,再次從滇緬邊區撤軍,撤回官兵及眷屬4406人。第三階段是在民國51年至80年,在「國雷演習」結束後,除了「國雷演習」未撤退的來台的第三、五軍外,另由情報局主導成立「光武部隊」,以武裝部隊執行對大陸地區情報工作蒐集。民國64年,由於國際情勢遽變,政府裁撤「光武部隊」,不再以武裝部隊執行對大陸地區情報蒐集,情報蒐集任務改以地下活動。民國52年至64年及民國70年,留在泰北的第三、五軍,兩次協助泰國政府清剿泰國北部及中部泰共有功,泰國政府同意第三、五軍官兵、眷屬及泰北地區華人分批歸
化為泰國籍。民國81年,留在泰北的第三、五軍官兵全面放下武器,全力發展農業、觀光,在台灣同胞的扶持下,當年一個個泰北地區的難民村,如今已轉變為特殊泰北華人聚落。

位於中壢龍東路與前龍街交叉口的忠貞市場,早期是由
忠貞眷村形成的傳統早市,現在忠貞新村雖已改建,但趕早市的人從未散去,在忠貞早市除了可以買到新鮮價廉的食材,還可以找到雲南人才會食用的奇特食材,茴香、嗅菜、芭蕉花等,加上巷弄裡各式的異域小吃,不僅栓住了忠貞眷村的人,也吸引著週邊或外地來的無數民眾前來探訪。



市場內各式蔬果、小吃、雲南美食都有,來到這裡,攤商或店家所展示的貨色和台灣其他各地市場有些許不同,尤其是雲南、泰國的傳統美食相當多樣。















位於市場入口的人氣小吃-忠貞甩餅、黑妞木瓜絲是當地相當有名的小吃,每天早上來此光顧的民眾絡繹不絕,外地來的遊客何妨也來嚐鮮。

                      

雲南甩餅運用雲南原有的甩餅技術,將發酵過的麵糰以巧勁甩出層層紋裡,是雲南的的民族小點。雲南甩餅很像台灣的蔥油餅,但卻是甜的,做法是捲成長條狀後再捲成餅狀,下鍋油炸或煎成像餅乾那般酥脆,淋上煉乳後變得更加香濃。







黑妞木瓜絲老闆娘人如其名,是個道地的黑妞,其現場親手調製的醬汁、醬料和木瓜絲相伴,真是人間美味,來此不買一份帶回家品嚐,真是枉費此行了!























忠貞市場內的中山路也有許多著名的店家,專門販售各式雲南美食,讓遊客可以逛市場外,也能坐在店內享用美食。





市場裡經常可見有些攤商或店家販賣米干、豌豆粉等雲南小吃。雲南位處深山,料理食物自成一格,米製品粑粑絲、米線、米干為特色雲南主食,粑粑絲又稱洱絲,是屬於雲、貴、緬三地常見主食,形狀寬扁而面粗糙,吃起來口感較為紮實,當地人都做為早餐食用;米線、米干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讓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調味,形狀細圓而滑溜,帶有類似客家粄條的香氣,吃起來口感較為滑嫩有彈勁。







豌豆粉也是雲南人特別喜歡的雜糧製品,它是用乾豌豆莉磨瓣去皮,用水泡發後,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煮成糊,冷卻後凝固而成,它的質地細膩滑嫩,色澤薑黃,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經刀工成形後烹調,可熱食或涼食。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補中益氣解毒利尿功效。豌豆粉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說是具代表性的風味小吃,能夠反映當時物質生活及社會生活面貌。



在忠貞市場的最後排,有一家「美珍少數民族菜舖」,這一攤菜舖每天中午前專門販售各式各樣料理或調味雲南菜的各式青菜、食材,是來此尋寶的好店舖。









                       













美珍少數民族菜舖轉角處,同樣是中山路上,有幾攤販售雲南醬菜的攤販與小店,顧攤的老奶奶都有相當的年紀,也都是第一代從滇緬邊境移民來到台灣的。





















                      



                     

醬菜攤店旁,還有幾家是來自泰國的移民,除了醬菜、烤魚、烤肉外,還販賣烤芋頭、香蕉等米食。





                       







                     

















中山路後半段有一間龍岡當地相當有名的「小美米干」,其創辦人為華裔緬甸人,從小生活在緬甸邊區,15歲時因戰爭加入軍隊,離開家鄉來到中國雲南滇緬邊境,戰後遷移來臺後便定居於桃園龍岡。由於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有感於龍岡有許多來自雲南滇緬的少數民族,覺得應該要讓更多人看見與了解他們的故事與文化,因此他決定經營餐飲發揚雲南美食,遂創辦了阿美米干,開始販售雲南各民族的美食。













                         









阿美米干除了販賣雲南美食外,還肩負發揚雲南文化的功能,店內有許多關於滇緬邊界異域人民的照片、服飾展示,還有小角落販售關於滇緬地區的書籍、飾品、普洱茶等。















二樓還開闢一處簡報室,接受團體顧客來這裡用餐,並聽聽主人講述滇緬異域抗共、移民的血累故事。



在中山路附近、新建的忠貞國宅旁,有一座龍岡雲南文化公園,它位於原忠貞新村活動中心舊址,眷村改建後經過各方努力爭取而興建的公園,公園內有許多雲南意象的裝置藝術,公園中心的打歌場是民眾打歌同樂的地方,每當傍晚都會看見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鄉親到打歌場跺腳歡舞,成了廣受居民好評和媒體爭相報導的地方特色。



打歌跺腳幾乎是當地少數民族移民人人都會的絕活,也是很棒的迎賓舞曲。











桃園市政府為推廣當地美食與文化,經常會主辦一些活動讓全台民眾認識這個地方。



活動經常以推廣當地美食、商圈為主軸,各式滇緬美食,經常讓遊客看了目不暇及、口水直流。

































































在中壢區龍德路27號有一家「滇饌異域雲南大餐館」,餐館擁有百坪大空間,並有半露天的用餐區讓顧客可以在寬敞的環境享用來自異域的邊疆雲南美食。其中,手抓飯、養生汽鍋雞湯、景頗竹筒牛肉、酥炸竹蟲…等皆是餐廳饕客必點的珍餚。













                      

























位於八德區龍宮街33巷54弄2號的清合醬菜也是多年的桃園好禮精選店家,女主人因為懷念媽媽的味道,而親手醃製雲南豆腐乳、蕎頭、醃菜、傳統豆豉餅等。對於雲南家庭,這些餐餐少不了的醬菜,都是天然發酵品,也是健康食品,獲得社會相當大的好評,這裡生產的醬菜,透過宅配運送至每個都市或鄉村。













                       















在忠貞市場入口(隆東路上)旁巷內,有一間當地非常有名的龍岡清真寺,這間清真寺起建於民國53年,擴建於民國76年,是台灣少數歷史悠久的清真寺之一;青綠色外觀給人舒適和平的感覺,來此參觀,還可以拍幾張低角度的照片,感覺彷彿來到的中東,別有一番感受!

                      







                      





龍岡清真寺是龍岡地區來自金三角族群的信仰中心,走在清真寺附近,經常會看見圍戴頭巾的婦女和戴小圓帽的男士,週邊也有許多回族料理,靠近清真寺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外地來的遊客也可以來這裡一探。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300px;height:250px"
data-ad-client="ca-pub-1926121546645173"
data-ad-slot="9335628046">

延伸閱讀:
1.【桃園八德餐廳】嚐趣壽喜屋(八德店)─二訪
2.【桃園八德】巧克力共和國─大人小孩都愛去的觀光工廠
3.【桃園八德餐廳】嚐趣壽喜屋─嚐美食、手拉胚、捏陶、馬賽克拼貼
4.【桃園飯店】南方莊園─夏日二訪,暑假到中秋住房優惠一籮筐

歡迎按圖後再按「讚」,加入我的粉絲團!
                         

arrow
arrow

    Cl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